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十减三提升”推进金融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
发布日期:2019-05-27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总行“放管服”改革要求,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践行“让信息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零跑腿”的工作理念,从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两个维度入手在全省率先成体系推进金融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改造业务流程、优化权限管理、共享信息系统、融合线上线下、依托新兴技术等方式,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也不跑”成为常态。
一、做减法,在“放”上求简化,提升服务办事效率
(一)推动机器换人,让金融服务机器办,实现“减排队”。推动存取款、转账汇款、缴费、购买理财、开立个人账户、发放贷款、打印凭证、兑换小面额现金、查询征信等金融服务通过ATM、智能终端机、硬币兑换机、征信查询机等自助设备办理,实现金融服务“机器办”,减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排队时间。通过在行政服务中心布放征信自助查询机,逐步构建起“自助查询+柜台查询+互联网查询”三位一体征信查询渠道,实现征信查询“就近跑一次”,目前全市已布放21台征信自助查询机,实现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全覆盖,征信报告自助查询率高达98%。
(二)推动流程改造,让金融服务简化办,实现“减环节”。按照“确需、必要”原则,从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两个维度系统梳理各项金融行政许可事项、金融管理服务事项,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材料和审核环节,并形成统一、规范的办事指南向社会公众公布,方便企业、群众办理金融事项。持续推进“信贷工厂”建设,推动金融事项审批电子化、自动化、批量化,切实提升信贷审批效率。浦发银行衢州支行将客户续贷业务所需材料由6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收入证明、银行流水、资产证明)减少至2项(身份证、收入证明),极大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江山农商行存量贷款转贷时间比去年同期缩短0.6天,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缩短1.3天。
(三)推动资源整合,让金融服务畅通办,实现“减梗阻”。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即在整合打通各类数据资源、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搭建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收集、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发布、金融机构产品服务推送、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公告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银企对接会,减少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缓解企业“贷款难”“贷款慢”和银行“难贷款”问题。
二、做加法,在“管”上求创新,提升服务便民化程度
(一)推动数据共享,让金融服务一证办,实现“减材料”。依托政府大数据“云平台”和“531X”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整合打通各类数据资源,推动企业、群众的商事登记信息、不动产信息、纳税信息、社保信息、公积金信息、户籍信息、环保信息、耗能信息、法院裁决信息、移动运营商服务信息等实现精准共享,切实改变企业、群众办理金融事项需要跑多个部门开具各类证明、提供多种纸质材料的现状,实现贷款、银行账户开立等金融服务事项“一证办”。目前,中信银行衢州分行等5家银行公积金贷款(组合贷款)已实现“一证通办”,累计办理业务275笔、金额1.23亿元。
(二)推动政银协作,让政银服务联动办,实现“减次数”。探索政银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网点乡镇全覆盖、软硬件设施较好、人员素质较高、日常经营规范等优势,推动商事服务、社保服务、公积金服务、税务服务、抵押登记服务等政务服务向金融机构网点延伸,减少企业、群众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往返跑”次数。目前,工商银行衢州分行等15家银行已上线运行,共办理线上抵押登记2715笔、金额24.05亿元。建设银行衢州分行等4家银行依托“工商注册通”,在银行网点代办工商注册业务,真正为企业提供了注册、开户、贷款等“一站式”服务。
(三)推动科技应用,让金融服务线上办,实现“减跑腿”。强化金融科技应用,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政务外网、金融城域网等网络平台,推动非企业银行账户行政许可、外汇管理行政许可、金融信息报送等金融管理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办”。金融机构依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移动营业厅等渠道,推动小额信贷、预约开户、支付结算、外汇服务、投资理财、缴费等金融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台州银行创新推出“24小时在线移动营业厅”,客户可以通过视频联结银行柜台人员,随时办理转账、汇款、信息修改、理财购买、贷款还款等各类业务。
三、做乘法,在“服”上求高效,提升服务满意水平
(一)推动服务创新,让金融服务限时办,实现“减时间”。根据金融行业国家标准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金融机构网点的相关要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衢州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服务标准》,公布拥堵时段、设置弹性窗口、增设自助机具、开辟绿色通道,并推行预约办理、限时办理、容缺办理、首问负责制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部分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部分时间段排队时间长等痛点、难点问题。银行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官网、APP等渠道为企业提供预约开户业务,最快20分钟可完成开户业务,大大节省了客户临柜等待时间。
(二)推动服务下沉,让金融服务就近办,实现“减距离”。依托行政村全覆盖的银行卡助农服务点(丰收驿站、村邮站)、空间布局合理的征信服务点、功能齐全的现金服务示范点等网格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移动支付、征信查询、现金服务、金融知识普及等基础金融服务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实现“就近跑”,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2018年,全市助农服务点累计办理各类业务582.5万笔、金额88.74亿元,大大节省了农村居民往返乡镇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
(三)推动服务移动,让金融服务上门办,实现“减负担”。充分依托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借助PAD等移动终端,把银行账户开立、授信审批等金融服务送上门,实现“客户不跑银行跑”,减轻企业、群众的“跑腿”负担。各金融机构通过PAD等移动终端实现开户、贷款授信审批等金融服务事项“上门办”,实现“客户不跑银行跑”。泰隆银行衢州分行一季度通过PAD金融移动服务站发放贷款3416笔,占贷款总笔数66.33%,按传统模式办理1笔贷款平均需花费跑银行网点时间3个小时估算,为农户节省了往返跑银行网点时间10248个小时。
(四)推动服务小微,让金融服务让利办,实现“减费用”。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等低成本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扩大低成本资金来源。上半年,全市企业加权平均贷款利率6.03%,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55%,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积极推动还款方式创新,26家金融机构推出年审制、“无还本续贷”“循环贷”等还款方式,上半年为小微企业节约转贷资金9814万元。